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賴柏如指出,大部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為2歲以下的幼兒,氣溫一高全身流汗,就會長出紅疹,小手一抓就破皮、滲血;不過,仍有2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為成年人。健保資料顯示,台灣每年約有15萬名20至49歲成人因異位性皮膚炎而就診,臨床觀察,每4名成人患者中,就有1人是長大之後才發作。
賴柏如說明,幾乎每個人都聽過異位性皮膚炎,但總認為這並非嚴重的皮膚疾病。事實上,異位性皮膚炎可分為輕、中、重等3級,如果到了中重度,患者會因長期搔癢而失眠,且皮膚症狀令人難堪、難受,影響社交、求學、生活及工作等人際互動。
「癢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之一,患者發作時皮膚奇癢無比,搔抓後皮膚會開始破皮、掉屑、流膿,之後結痂、增生厚皮,而外觀呈現紅黑色。除了癢之外,異位性皮膚炎成人患者的另一個困擾就是無法斷根,且無預警的反覆發作,狀況好時,皮膚症狀可能只是乾燥,一旦復發,皮膚病灶發紅,且伴隨極度癢感。
賴柏如解釋,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、肌膚劇癢讓人反覆搔抓、頭部兩頰和四肢出現紅疹、個人及家族有過敏體質,只要符合上述症狀,就可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。輕度症狀透過藥物及外用藥膏就可控制病情,如果是中重度,則必須修復皮膚屏障,並抑制免疫過度活化,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絕非只是單純的皮膚問題。
最近天熱、溫度高,一動就全身冒汗,容易誘發異位性皮膚炎,賴柏如提醒病友,外出時最好攜帶毛巾擦拭汗水,讓皮膚保持乾燥,如果為重度,則可考慮使用生物免疫製劑,併用外用類固醇,就能大幅減輕嚴重程度。
更多 NOWnews 今鄭本岡日新聞報導
寶寶過敏怎分辨 醫:皮膚乾癢、流鼻水是徵兆
皮膚乾癢 寶寶東抓西抓 醫師:恐是過敏高危險群